
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极为频繁,海运作为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,其运费的波动备受各方关注。近期,随着中美关税的调整,中美海运费出现了显著变化,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,也牵动着整个航运市场的神经。
中美海运费的近期变化
自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高层会谈明确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后,全球航运物流市场迅速做出反应。5 月 14 日起的 90 天内,中美互免关税正式实施。中国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 125% 降至 10%;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从 145% 降至 30%。这一政策调整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。
各大船公司赶在出口企业第一波订舱潮来临之前,纷纷宣布大幅调整美线海运费。5 月 15 日,部分船公司率先涨价 500 – 700 美元,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据后续消息,从 6 月 1 日开始,涨价幅度进一步扩大,加幅从 2000 到 3000 不等,美西航线的运费更是一度喊至 6000 美元。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 MSC 计划从 6 月 1 日起推出高达 USD1600/2000/2000 的旺季附加费 PSS,预计加价之后,包括 VAN/LGB/LAX/OAK/SEA 在内的美西基本港大柜运费将重回 USD6000/40 尺,较之前有了大幅飙升。
美森轮船也向客户发出通知,宣布从 5 月 22 日起,对于所有从中国上海、宁波及厦门去往美国的大柜加价,加幅为 USD1500/40 尺柜。与 5 月 10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美西大柜市场运费 2347 美元相比,上涨 1500 美元相当于运费上涨了 64%。ONE 通知客户美线 FAK40 尺大柜运费调涨 1000 美元,同时计划 5 月 21 日推出更大幅度的旺季附加费(PSS),计划加幅预计将高达 2000 / 大柜。EVERGREEN 长荣海运计划在 5 月 15 日至 5 月 31 日推涨一波 GRI,具体幅度为大柜涨价 700 美元,美西基本港调涨后将达 USD3100。除了这些船公司,HMM、COSCO 等也都已经通知从 5 月 15 日开始涨价,涨幅在 USD800 – 1000 美元区间。
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,5 月中国至美西航线集装箱运价指数 (SCFI) 达 4200 点,创 2022 年以来新高。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上海集装箱运输指数平均为 3091 美元,运费周环比飙升 32%;上海到美国东海岸运费上涨 22%,涨至 4069 美元。
外贸企业的 “抢运潮”
中美关税的大幅调整,让外贸企业看到了降低成本、增加利润的机会。在 90 天的关税窗口期内,为了赶在关税可能再次调整之前出货,外贸企业纷纷掀起 “抢运潮”。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的工厂连夜赶工,跨境电商企业也迅速下调商品价格以吸引更多订单,部分企业单日订单量激增超过 500 万元。
从市场反馈来看,宁波、上海等港口舱位预订需提前三周,深圳盐田港的货柜车流量增加了 20%,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也预计将在后续迎来发货高峰。贸易追踪机构 Vizion 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美国和中国互降关税之后,在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 300%。大量的订单集中爆发,使得原本相对平衡的航运市场供需关系被打破,舱位变得异常紧张,这也成为了海运费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。
一些深圳的电子厂原本计划 6 月发货,受关税政策影响,不得不提前到 5 月底,但订舱排队已到三周后。宁波港数据显示,5 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激增 25%,但空箱回流率不足 60%,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紧张的局面。部分货代公司佣金从每箱 500 元涨至 1000 元,即便如此,也无法保证舱位。
海运费变化的原因分析
供需关系失衡
一方面,关税调整带来的 “抢运潮” 使得短期内中国出口美国的货物运输需求大幅增加。众多外贸企业积压的订单集中补发,导致对舱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。而另一方面,此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货运量减少等因素,航运公司削减了集装箱运输能力,并将其重新部署到其他航线,例如远东至欧洲航线。这就使得当前美线的运力无法在短期内满足突然暴增的需求,供需失衡的局面愈发严重,进而推动海运费持续上涨。
船公司策略调整
船公司作为航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,其运营策略对海运费有着直接影响。在面对货运需求的突然增加时,船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,纷纷选择上调运费。同时,船公司也会考虑到未来的市场预期,由于 7 月 – 9 月本身就是运输旺季,且关税下调后的 90 天缓冲期内,预计美国进口商将提前安排装运,为了应对可能持续增长的需求,船公司提前涨价并控制舱位的释放,以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港口拥堵等因素
美国一些主要港口,如洛杉矶港,时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拥堵情况。近期随着货运量的大幅增加,港口的拥堵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。船舶在港外排队等待装卸货的时间延长,这不仅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效率,还使得实际可用于运输的运力减少。此外,港口的操作效率、基础设施等因素也会影响货物的装卸速度,进而影响整个航运周期,这些因素综合起来,也对海运费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综述
中美海运费的近期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中美关税的调整是引发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导火索。外贸企业的 “抢运潮” 导致了航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,船公司的策略调整以及港口拥堵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海运费的上涨。对于外贸企业而言,海运费的大幅上涨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,压缩了利润空间,企业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,如尝试转口贸易、采用空运替代部分海运、与客户重新协商运费分担等方式来降低成本。
从长远来看,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于全球经济和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。随着关税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的逐步消化,未来海运费的走势还需持续关注中美贸易量的变化、船公司运力的调整以及港口运营效率的改善等多方面因素。航运市场的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灵活调整策略,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。